网站首页 

翟天山:教育评价要致力于引人向上

时间:2019年02月2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您当前位置:中国教育公益新闻网 >> 教育观点 >> 浏览文章

教育评价要致力于引人向上

翟天山:教育评价要致力于引人向上

中国教育公益新闻网湖北讯(王巷超)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这里,我想就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论述,分享一点个人学习和研究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五唯”问题,表明了克服此问题的坚决态度。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领路导航。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科学家为导向的,唯分数、唯学历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老一辈教育家、上海市教育学会原会长吕型伟先生曾经讲,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制度孵化出了两种人:一种是“超人”,成绩特别好的尖子生,这些好学生一部分成了才,还有一部分“三好生”经过社会若干年的考验后证明,事实上并不优秀。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这批“超人”,成绩好身体不一定好,成绩好情感不一定丰富,成绩好品德未必高尚,也不一定懂得感恩和敬畏。于是,就出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这本书所描述的现象:社会拒绝学校的评价。

 

另一种人是“失败者”,也就是学校里那些成绩不好的“差生”。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总是生活在标签化的“后进生”“落后分子”的阴影里。因为不科学的教育评价的缘故,始终以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这样一种教育指挥棒如果再不改造,不仅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民族振兴,四个自信,如果不能落实到我们年轻一代未来一代的成长自信,自信就将沦落为一句空话。

 

因此,必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我以为,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鉴定,不在于筛选。教育评价本身是一种引导力量,应该始终致力于引人向上。

 

东北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家曲啸先生曾经讲过,他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可以报东北师大教育系,也可以报吉林大学法律系,短暂的犹豫过后他最终选择了教育。其实他的选择是:与其最后惩恶至善,不如最初引人向上。

 

这就是教育和法律的区别。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教育引人向上。所以,教育评价不同于法律的裁定鉴定,它的作用应该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向善、向上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科学的教育评价要把社会对人才真正的需求真实地传递给学生,要致力于为孩子们搭建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有所作为的生命成长的平台。

 

我们对“人才”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唯学历、唯职称的现象比较普遍,具备中级职称、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才能算人才。2010年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没有再局限于学历的、职称的概念来对人才进行界定。

 

那什么叫人才呢?就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从事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样定义就大大拓宽了人才的范畴,真正使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出人才。

 

科学家毕竟是少数,高智商分子也毕竟是少数。回归到社会需求的本源来讲,从事创造性研发工作的高技术知识分子是人才,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或拥有的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创业者是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所以,一个社会的人才组成,从立足本职岗位的创优人才到创业人才再到创新人才,正常情况下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筛选那少数的宝塔尖人才,牺牲了对创业人才的引导,牺牲了对立足岗位创优人才的鼓励和引领,必然要陷入迷途。

 

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有多少人真正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钱多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有权的岗位才是好岗位,我们社会对职业的功利性评价,导致大多数从业者没有体现一种对职业的认可和自信。

 

追根溯源,这是不科学的教育评价给予学生的伤害。

当前我们的教育评价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是教育评价缺乏社会适应性。

 

学校依照自身标准和规则评选出的好学生,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好公民、生产能手以及岗位标兵不是一回事。也即是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传导到学校评价中去,或者说学校没有分层分类来评价不同的学生。因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评价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价值需求。于是就出现了“招聘新闻”:找个八级工比找个博士还难。当然这并不是说高端人才就不需要,而是说现阶段中国需要大量的制造业从业者和技术员,但现在不少毕业生被评价为“高不成,低不就”。

 

那怎么改变评价缺乏社会适应性的状况呢?除了学科成绩,还应该有数十种更丰富更多元的让学生表现自己价值的评价指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

 

评价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分层评价,分类评价,建立评价的立交桥。这是增强教育评价社会性的一个方面。

 

增强教育评价社会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文化导向,特别是爱国主义这个导向。

 

拿香港来说,依托大陆的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得很不错,但一个值得忧思的问题是,香港的年轻一辈缺乏国家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不仅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更要思考为谁培养人。引人向上,就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育评价除了科学的导向方法,更重要的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导向,民族利益至上的导向,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导向。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不能凝聚民族、传承文化,我们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教育评价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对个体的引领性缺失。

 

评价的目的,是要告诉评价对象该往哪里走,哪里是有价值的路,或者说鼓励去走有价值的路。我们观察到,现在不少学校的评价,无论是分数评价还是教师日常对学生的用语,客观上都是以鉴定学生(行或不行)为目标和结果。

 

例如:“你成绩不怎么样,还不听话”“你就是调皮捣蛋”“跟别人比,你差得远”……类似这样的评价,必然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遗憾的是这样的评价还总挂在不少老师嘴边。

 

多元智能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的特长差异性。一个学生,某些方面可能弱一点,但总有一个领域是他擅长的。因此,需要因性施教,因人施教,鼓励优势。我们过去恰恰是优点猛地表扬,缺点猛地批评,没有找到表扬优点转化为改进缺点的动力和方法。

 

教育最精彩的艺术在于发现闪光点,通过闪光点来激发人的上进心,让人自己来牵引、来转化、来改善。只有鼓励人们上进,只有鼓励学生的闪光点,才能通过评价带动牵引,通过鼓励优势来实现扬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对个体的引领性。

 

怎么解决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呢?

 

评价的指挥棒问题,有它多方面的成因,需要综合施策。

 

从社会层面来讲,首先是要更正人才观、职业观、学生观等方面存在的认识偏差,要有新的人才理念,坚信人人可以成才。

 

从制度层面来讲,要改善选人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选人用人不唯学历,收入分配更重实绩。

 

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都有一个过程,但教育要先行。

 

教育工作者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改变评价观念,改造评价方法,努力扭转评价导向:一是要指导孩子找到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二是要让孩子认同自己,树立自信,不断前进,三是要让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要运用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时间充裕、角色位置比较超脱的优势,发挥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指导实践的作用。在重大的教育问题上,投入更多精力,加大研究力度,为教育评价改革献计献策,让我们的灰色理论附上绿色生命意识,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加引人向上,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成长,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本文根据湖北省政协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翟天山教授在2018湖北省教育学会第31次学术年会上所作报告整理而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人才招聘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公益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 邮政编码:100816
工信部ICP13012167号 公安备案130105020017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7666775 供稿邮箱:jygyxw@163.com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